智能密集柜的排列需结合其自动化功能特性(如电动驱动、智能定位、系统联动)、库房空间条件及档案管理需求,同时兼顾安全、效率与长期运维,核心注意事项可分为以下 6 大???,覆盖前期规划到落地执行的全流程:
一、前期:库房基础条件勘测与适配
智能密集柜依赖稳定的运行环境和基础配套,排列前需先明确库房 “硬件边界”:
1.尺寸精 准测量
记录库房净长、净宽、净高(扣除吊顶、灯具、消防管道后的高度),避免密集柜顶部与管线冲突(预留15cm 检修空间);
标记固定障碍物:柱子、承重墙、门窗(含开启方向)、消火栓、灭火器、空调出风口等,排列时需避开或预留安全距离(如门窗开启侧需留≥80cm 通道,避免密集柜挡住逃生路径)。
2.地面承重核验
智能密集柜(含档案)单组承重通常为 800-1200kg,需确认库房地面承重≥500kg/㎡(若为地下室或老建筑,需额外做地面加固,如铺设钢板或增加承重梁);
轨道铺设需保证地面平整度(误差≤2mm/㎡),否则会导致密集柜移动卡顿、轨道磨损,影响智能驱动系统寿命。
二、核心:功能与空间的适配排列
智能密集柜的 “智能性” 需通过合理排列发挥,重 点关注通道设计、列数控制、操作空间三大维度:
1. 通道设计:兼顾 “通行效率” 与 “智能功能”
智能密集柜的通道分为 “主通道”(日常通行、取放档案)和 “副通道”(检修、应急),需满足以下要求:
主通道(列间)宽度要求:≥120cm;方便人员站立取放上层档案(配合智能升降平台时需留≥150cm),且可容纳档案推车(宽约 60cm)通行
主通道(端部)宽度要求:库房出入口到首列≥150cm;避免入口拥堵,方便批量档案搬运(如叉车、液压车)
副通道(墙边)宽度要求:密集柜到墙面≥50cm;预留检修空间(如电机、控制系统维护),同时满足消防 “靠墙间距” 规范
应急通道宽度要求:保留 1 条贯通式通道;符合消防要求,长度≤60m(超过需增设中间出口),宽度≥100cm
2. 列数与组数控制:避免 “过载” 影响智能运行
单组密集柜列数不宜过多:智能驱动系统(电机、链条)有负载限制;
分组间隔:若库房过长(如超过 20m),需将密集柜分成多组,组间预留≥80cm “分隔通道”,避免单组过长导致轨道形变,同时方便分组管理档案(如按年份、部门分区)。
3. 操作空间预留:适配智能功能的使用场景
智能操作面板 / 触摸屏:每列密集柜端部需留≥30cm 操作空间(避免被相邻列遮挡),方便人员操作 “开 / 关列、定位档案”;
自动定位装置:若配备 RFID 阅读器或红外定位器,需确保列间通道无遮挡(如档案盒高度不超过密集柜层板高度,避免挡住定位信号);
应急手动操作:智能密集柜需预留手动摇柄接口,排列时需保证接口处无障碍物(距地面 100-120cm,方便紧急情况下手动移动)。
三、合规:符合国 家与行业标 准
排列前需参考以下规范,确保合规性:
《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》(JGJ25-2010):明确档案库房的通道宽度、消防间距、地面承重等要求;
《密集架生产技术条件》(GB/T 13667.3-2019):规定智能密集架的运行间隙、防倾倒措施、电气安全等标 准;
当地消防部门的验收要求:如应急通道数量、喷淋覆盖范围等,需提前与消防部门沟通确认。
智能密集柜的排列不是 “单纯的空间填充”,而是 “功能、安全、效率、运维” 的综合平衡 —— 前期精 准勘测库房基础,中期适配智能功能与通道设计,后期兼顾安全合规与长期维护,才能让智能密集柜真正发挥 “高效存管、快 速定位” 的优势,同时保障档案与人员安全。